一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年末全区有基础教育学校(园)83所,其中普通中学20所、小学34所、幼儿园29所;在校学生29153人,其中普通中学10022人、小学12389人、幼儿园6742人[9];专任教师2552人,其中普通中学1155人、小学1089人、幼儿园308人。
2016年全区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:人 |
|||
指 标 |
招生数 |
在校生数 |
毕业生数 |
高 中 |
1103 |
3694 |
1355 |
初 中 |
2081 |
6328 |
2239 |
小 学 |
1882 |
12389 |
2115 |
幼儿园 |
3027 |
6742 |
2490 |
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39.81亿元,比上年增长8.5%,实现增加值27.9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增长14.1%。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,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、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。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,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,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。全年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项,获得上级资助资金1600万元。全年申请专利704件,其中发明专利563件;授权专利243件,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2件。
全年商标注册申请237件,比上年增长88.1%。年末全区拥有省级及以上著名商标31件,增长3.3%,其中当年争创5件;拥有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13个,增长8.3%。
二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(站)1个,剧院、影剧院1个,艺术表演团体3个。公共图书馆1个,图书总藏量18万册。档案馆1个,馆藏档案19.69万卷册,馆藏资料1万册。全区建成8个乡镇文化站、103个农家书屋和1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。全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8场,群众性文化活动81次,专业文艺团体演出8场,各类表演团体送文化下乡302场,创作剧(节)目27个。成功举办了"第九届社区文化活动月"等活动。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.68万户,广播、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%。
年末全区13个医院、卫生院中,拥有床位数679张,卫生技术人员804人,比上年增长0.9%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.87‰;婴儿死亡率2.9‰;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100%。
年末全区有体育场馆1处。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8次,参加活动总人数9700余人次,组织开展了区第四届中小学生象棋赛、"农林杯"第25届职工乒乓球赛、第二届"美丽乡村" 柔力球赛等大型群体活动。我区运动健儿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第一名5人次,第二名7人次,第三名10人次。
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242万元,比上年增长33.5%。
三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05266户,比上年末增加267户;户籍总人口290932人,比上年末增加1006人。全年出生人口2781人,人口出生率9.58‰,比上年下降2.06个千分点;死亡人口1542人,人口死亡率5.31‰,比上年下降0.91个千分点;人口自然增长率4.27‰,比上年下降1.15个千分点。
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统计,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25.5万人,比上年增加0.2万人。城镇化率46.55%,比上年提高1.81个百分点。
2016年末全区人口及构成 |
||
单位:人 |
||
指 标 |
年末数 |
比重% |
年末户籍总人口 |
290932 |
|
#城镇人口 |
63877 |
22.0 |
乡村人口 |
227055 |
78.0 |
#男 性 |
148174 |
50.9 |
女 性 |
142758 |
49.1 |
#0—17岁 |
46635 |
16.0 |
18—59岁 |
191810 |
65.9 |
60岁及以上 |
52487 |
18.1 |
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5元,比上年增长7.8%;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55元,增长8.2%。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7元,比上年增长9.9%;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03元,增长7.6%。
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490人,比上年增长14.2%;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78295人,实现了全员参保;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2441人,增长9.9%;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361人,增长1.6%;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698人,增长2.8%;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2532人,增长2.1%。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67人,下降12.4%;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28人,增长2.8%。
全区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0个,拥有床位总数达1385张。全区五保供养947人,下降6.4%,其中分散供养639人,集中供养308人。五保供养标准,分散供养人均330元/月,集中供养人均479元/月,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38万元。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58万元。
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78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0.9%,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92.3%。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110人,开发公益性岗位403个。全年共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2113人,当年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57万元。